停课不停学,可大山里找信号的学生怎么办?

中国社评网    发布日期:2020/2/18 10:39:27    浏览28568次

如果在这个时候,我们还是不能注重社会教育,注重现实教育,而一味的抓书本教育,抓线上教育,那么学生不会对此次疫情有自己的思考,只会庆幸自己多玩了几天,又被线上网课多“折磨”了几天。 如果我们只希望他们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那培养出的人才到底又有多少对他人的同理心,对社会的责任心?

突发的疫情,打得全国人民措手不及,举国上下纷纷停工、停业、停课,从春节假期直到现在都无法恢复。

这无疑对人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一开始还期盼着假期多延续几天,不用早早上班上学,可逐渐的焦虑代替了悠闲。

或许是在家被困许久、百无聊赖,或许是长久的停工已然让公司濒临破产,员工面临失业,或许是猝不及防的网络课程让学生、老师身心俱疲。

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无法挣脱。

还真是,什么都可以停,教育不能停。

有了“停课不停教,停课不停学”的口号之后,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,从小学到大学,全国的师生都开始涌入线上教学课堂。

很多老师从来没有接触过直播,更缺乏专业的直播器材,于是发挥了强大的创造力,竭尽所能用上家里的电线、衣架、自拍杆、电扇底座……自制直播设备,艰难完成了教学任务。

这些自制工具是不是看起来还有点好笑?可我却从中品出了一丝苦涩。

城市中的老师们进行网络授课尚且会有重重困难,更不用说乡村了。

贵州六盘水航宇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师邓召礼,由于自己新建的房屋离村庄比较远,信号不稳定。为了不耽误学生就自己打着手电筒,跑到山顶上网课。

和邓召礼老师一样的还有很多人,他们为了上好一节网络课,满山遍野找信号。除了老师,学生亦然。

这种精神虽值得称赞,但背后所反映出的城乡差距却令人咋舌。

首先,城市中的4G基站网络覆盖面非常广,信号也较为稳定,可乡村中尤其是偏远山区或许连4G基站都没有,就遑论上网课了。

其次,一些乡村家庭往往无力承担几千元的电子设备,甚至家长在疫情期间还要在外打工,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,不要说买上课需要的电子设备了,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满足。

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,在封村断路的情况下翻山越岭去街道抢购新的智能手机,并开通超出日常使用的网络流量套餐。四处设法找打复印店,以每面1元的价格打印黑白教材。

就算不谈设备问题,当绝大多数家庭都不费心力,或者极费心力的配备好上网课的设备后,网络信号也是参差不齐,家里有WIFI的城市孩子自然不必担心,可家里没有4G信号的农村孩子,却要由家长带着到屋后的山头举着手机寻找移动网络

2月14日,陕西镇安县青铜关镇阳山村,就有十多个学生因手机信号差,去到5公里外的帐篷内上网课,当天山上还下着雪,气温只有零下十度。不过第二天,青铜关镇政府工作人员称,帐篷是2月12日村民自发搭建的,违反了疫情防控期间不得集体上课、不得在公共场所聚集的相关规定,在批评教育后已经拆除了。

我们一边在温暖明媚的房间给线上网课编段子的时候,他们却在凛冽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听网课。

这样遥远的距离不是一次线上网课就能拉近的。

如果我们不充分考虑到城乡差距,不尽力弥补城乡差距,那么我们的优质教育永远只能体现在城市孩子身上,永远只能体现在少数人身上。

这对于那些乡村的孩子来说公平吗?

即使所有人都能上网络课程,在那些网络信号差的乡村地区,学生听到的声音、看到的画面都是异常卡顿的,根本没有办法保障教学质量,反而浪费了物力财力和精力

更何况,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,线上视频教学必然花费巨额流量,那么又需要家长自行承担相应的费用,这对于那些已经斥巨资购买电子设备的家庭来说更是难上加难,在疫情没有结束之前都要为孩子的线上网课而不断开销

既然这是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线上教学,那么就必须考虑以上情况。为这些没有条件上网课的学生配备相应的电子设备,提供所需的移动流量,甚至需要尽快为当地建设4G基站。对于乡村老师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“停课不停教,停课不停学”不能单纯停留在口号层面,如何进行切实可行的操作才是更重要的事情。

网络授课平台的稳定性,网络信号的稳定性,网络流量的分配,都是教育部门需要考虑的。

既然这是全国性的教育领域的大事,那么种种教学所需的保障也就不该由各个家庭和各个老师自行承担。

作为沉默的大多数,这些乡村的家庭难以在网络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

可作为教育部门,应该多关注一下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实际情况,不要让巨大的鸿沟把他们阻隔在国家教育之外。

除此之外,我们是否应该思考——教育到底该如何做?

疫情当前,很多医生、护士、建筑工人、货车司机、交通警察都全力奋战在一线,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们难道不应该多去关注他们的事迹吗?

难道不应该通过社会现实来教育孩子们——当疫情出现的时刻勇敢上报和发声,当前方需要支援的时刻毅然按下红手印,当祖国面临危机的时刻挺身而出。

这背后都是一桩桩一件件真实生动的例子,能从中学习到的太多了,远比书本知识来得珍贵、难得。

如果在这个时候,我们还是不能注重社会教育,注重现实教育,而一味的抓书本教育,抓线上教育,那么学生不会对此次疫情有自己的思考,只会庆幸自己多玩了几天,又被线上网课多“折磨”了几天。

如果我们只希望他们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那培养出的人才到底又有多少对他人的同理心,对社会的责任心?

是否造就了鲁迅先生所说的看客?

中国的家长普遍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那一个,都争着抢着上最好的学校,跟最好的老师,可却从来看不到脚下的这片土地积聚了多少平凡普通人的心血。

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们很少会看到这些平凡又普通的医生、护士上电视,我们很少有人会关注建筑工人的力量有多么强大,我们很少会采访那些长途跋涉的货车司机,我们很少会知道那些捐菜的农民,捐钱、捐口罩的老兵、环卫工……

这些人不一定是家长们眼中最优秀的人,可只有他们能在此时此刻放弃金钱、名利甚至生命,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如果教育只是学知识,只是向上走,那么这二字未免也太过轻了些,太过功利化了些。 (中国社评网

相关热词搜索:中国社评网,社评网,中评网,中国评论网站,评论,社评

上一篇:孙锡良:“两会”与2020,民间有话说
下一篇:美国不相信中国“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”,爱信不信